民俗人物扇蒲扇铜雕
蒲葵扇俗称蒲扇。蒲扇由蒲葵的叶,柄制成。质轻,价廉,是中国应用最为普及的扇子,亦称“葵扇”。蒲扇在炎夏可用来扇风,得一份清凉,古代也用来在煮药时,药童加大火力之用。蒲扇也是众人所熟悉的活佛济公手持之物。今俗称“芭蕉扇”。广东江门新会世称“葵乡”,具有千年葵艺文化。其火烙扇画古色古香,细腻精致,为一绝。唐朝诗人孙元晏《蒲葵扇》:抛舍东山岁月遥,几施经略挫雄豪。若非名德喧寰宇,争得蒲葵价数高。《晋书·谢安传》:“乡人有罢 中宿县 者,还诣安 。 安问其归资,答曰:‘有蒲葵扇五万。’”
民俗又称民间文化,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可以简单概括为民间流行的风尚、习俗。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民俗传统的国家,在中国境内土生土长的各民族中,都有广大人民群众创造的各类民俗文化,代代传承。这些民俗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还增加了民族凝聚力。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提升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欣赏水平开始向艺术方向发展。其中,雕塑就是人们欣赏水平提高的一重要表现,在广泛的雕塑作品里,人物雕塑又更受人们青睐。人物雕塑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且并不因时代和社会及国家的更替而中断。中国春秋战国人物雕塑开始出现,继商、西周之后进一步繁荣与发展。人物雕塑在西方国家历史也很悠久。
铜雕的制作一般都要经过金属冶炼、锻造、雕刻、镀金、磨光、上红等几个重要的工序。铜雕的工序比较复杂,工艺也十分考究。中国历史上重要的铜雕艺术品有西周的铜雕"伯矩"鬲,晚商的铜雕"司母戊"鼎以及汉代的铜雕"马踏飞燕",而人类最早使用铸造金属的记载已经模糊不清了。铜雕文化的价值取向是跟着时代的进步在发展的,铜雕文化的发展历程同样见证了中华名族文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