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锣民俗人物铜雕
发布于
查阅222次
锣是一种属于多类的打击乐器。木锣,皮锣,筛锣,土锣,锣是用铜等冶炼而成的,它的结构比较简单,锣身呈一个圆形的弧面,四周是以锣身的边框固定,演奏者用木棰敲击锣身正面的中央部分,产生振动而发音。锣身为一圆型弧面,多用铜制结构,其四周 以本身边框固定;锣棰为一木棰。锣身大小有多种规格,小型锣在演奏时用左手提锣身, 右手拿槌击锣;大型锣则须悬挂于锣架上演奏。 乐器特色:属于金属体鸣乐器,无固定音高。
民俗又称民间文化,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可以简单概括为民间流行的风尚、习俗。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民俗传统的国家,在中国境内土生土长的各民族中,都有广大人民群众创造的各类民俗文化,代代传承。这些民俗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还增加了民族凝聚力。
人物雕塑是以古今中外的各种人物为造型的雕塑艺术,指用各种可塑材料或可雕、可刻的硬质材料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人物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由于中国人物雕塑起源于工艺美术,因此大部分人物雕塑作品具有很强的装饰性和实用性。
铜雕的制作一般都要经过金属冶炼、锻造、雕刻、镀金、磨光、上红等几个重要的工序。铜雕的工序比较复杂,工艺也十分考究。中国历史上重要的铜雕艺术品有西周的铜雕"伯矩"鬲,晚商的铜雕"司母戊"鼎以及汉代的铜雕"马踏飞燕",而人类最早使用铸造金属的记载已经模糊不清了。铜雕文化的价值取向是跟着时代的进步在发展的,铜雕文化的发展历程同样见证了中华名族文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