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竹溪城市人物铜雕
发布于
查阅264次
王竹溪(1911.6.7-1983.1.30),名治淇,字竹溪,以字行,湖北省公安县人,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国热力学统计物理研究开拓者。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7月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7月毕业于清华大学研究院,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7月获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1952年,王竹溪加入九三学社,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79年参加中国共产党。王竹溪主要从事理论物理特别是热力学、统计物理学、数学物理等方面的研究。
城市雕塑立于城市公共场所中的雕塑作品。它在高楼林立,道路纵横的城市中,起到缓解因建筑物集中而带来的拥挤、迫塞和呆板、单一的现象,有时也可在空旷的场地上起到增加平衡的作用。城市雕塑主要是用于城市的装饰和美化。城市雕塑的题材范围较广,举凡与该城市的地理特征、历史沿革、民间传说、风俗习惯等有关联者皆可创作并建立。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提升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欣赏水平开始向艺术方向发展。其中,雕塑就是人们欣赏水平提高的一重要表现,在广泛的雕塑作品里,人物雕塑又更受人们青睐。人物雕塑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且并不因时代和社会及国家的更替而中断。中国春秋战国人物雕塑开始出现,继商、西周之后进一步繁荣与发展。人物雕塑是最能显示一个社会文化气息的大众艺术品。
铜雕的制作一般都要经过金属冶炼、锻造、雕刻、镀金、磨光、上红等几个重要的工序。铜雕的工序比较复杂,工艺也十分考究。中国历史上重要的铜雕艺术品有西周的铜雕"伯矩"鬲,晚商的铜雕"司母戊"鼎以及汉代的铜雕"马踏飞燕",而人类最早使用铸造金属的记载已经模糊不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