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孔子名人石雕
发布于
查阅380次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孔子是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与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一生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另有说《春秋》为无名氏所作,孔子修订)。
校园雕塑与所有的校园物质景观一样,积淀着历史、传统、文化和社会的价值,蕴含有巨大的潜在教育意义。校园雕塑通过被解读,不仅使学生掌握一定群体的环境知觉,同时从雕塑作品中领会特定文化的设计思想、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校园雕塑的选择要符合校园的文化氛围,校园雕塑的隐性教育功效体现在多方面,校园雕塑集中反映了学校这个特定群体的道德价值观和审美取向,是进行道德教育、审美教育的最好的素材之一。
名人雕塑顾明思议就是以名人肖像或者历史名人资料设计制作的名人雕塑作品。名人雕塑按年份可分为古代名人雕塑和现代名人雕塑,雕刻素材来源于历史上的著名诗人、军事家、政治家等,名人雕塑作品的创作只要是城市雕塑及校园雕塑为主。名人雕塑是对人物的一种雕塑,它是人物肖像的一种保留,同时是对名人的怀念和敬仰,同时也是中国文化的一种象征。
石雕指用各种可雕、可刻的石头,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石雕常用的石材有花岗石、大理石、青石、砂石等。石雕的石材质量坚硬耐风化,因此石雕是大型纪念性雕塑的主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