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家齐白石铜雕
通常人们把在书法和绘画艺术方面有杰出成就,作品有独特风格的人称为书画家。有时也分别称作书法家或画家。书画同源,意为中国绘画和中国书法关系密切,两者的产生和发展,相辅相成,在画史上,以先秦诸子的所谓:“河图洛书”为书画同源的依据,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叙画之源流》中说,“颉有四目,仰观垂象。因俪鸟龟之迹,遂定书字之形,造化不能藏其秘,故天雨粟;灵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是时也,书画同体而未分,象制肇始而犹略。无以传其意,故有书;无以见其形,故有画。”此为最早的“书画同源”说。《殷契》古文,其体制间架,既是书法,又是图画,现人安平义君姚丹萍说;''画以形像之,书则助画增画之精神,书中有画,画中有书,有书有画才是书画之上品,故书画同源也'',近人郑午昌说“是可谓书画混合时代”。
齐白石(1864年1月1日—1957年9月16日),原名纯芝,字渭青,号兰亭,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白石山翁、老萍、饿叟、借山吟馆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祖籍安徽宿州砀山,生于湖南长沙府湘潭(今湖南湘潭),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早年曾为木工,后以卖画为生,五十七岁后定居北京。擅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造型简练生动,意境淳厚朴实。所作鱼虾虫蟹,天趣横生。1957年9月16日,齐白石在北京医院逝世。
铜雕雕塑艺术研究佛像艺术价值 现在高古佛像已经十分少见。常能见到的,也是明清佛像。这些佛像除去按材质分类可以分为金佛、铜佛、石佛等之外,从形象上细分还有佛陀、观音、菩萨、罗汉、护法等。由于佛教造像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是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反映,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尤其是它的神圣性,以及海内外对佛教艺术的推崇,因此能反映佛教艺术精神的造像便成了世界艺术市场的宠儿。 铜雕雕塑艺术研究贴金佛像的思想和艺术精神内涵才是最被看重的,艺术价值决定它的经济价值。